我的中国寻根之旅

我的中国寻根之旅 王嘉恩 (加拿大)男 17岁 2016年和2017年我两次去中国旅行,期间我经历和学到了很多关于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知识。 我在中国的最主要的一次旅行是在2017年,我参加了国务院侨办在湛江举行的“寻根之旅”夏令营。最开始,我只对活动的行程有非常粗略的了解,主要包含了旅游著名景点,文化课和武术学习。 据我妈妈介绍,这次旅行的目的是让海外华人孩子通过在中国的文化学习和活动,回到祖国找到他们的“根”。这句话当时特别令我困惑,因为我的父母以及祖辈全部来自中国东北部的辽宁,然而这次旅行将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的最南端。 后来,我意识到要把中国作为文化根源的一个整体,而不仅仅是一个特定的文化或地理区域。在这方面,湛江之行对我更具实质性和有意义。我花了很多时间与参加夏令营的其他加拿大、德国、英国的孩子们一起学习新的有趣的中国文化和活动,如书法和少林功夫。尽管这些活动并不在东北地区,但它们是悠远中华文化的一个缩影, 这些活动帮助和培养了我对中国及其文化的更多了解和欣赏。 我非常感谢组织这次活动的湛江少林学校的老师和侨办的工作人员,因为如果没有他们和他们的巨大帮助,我们这些营员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美好时光。 除了湛江夏令营活动以外,我还有机会去了很多其他地方。我去过辽宁省(我的家乡),青海省,甘肃省,北京,西安、曲阜和香港,这些都使我对中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我在这些地方游玩期间,参观了当地的历史文化遗址,如沈阳的北陵,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故宫和长城,以及圆明园,曲阜的孔府、孔庙, 我在兰州还参观了甘肃省博物馆,见到铜奔马。这些地方和文物令人着迷,因为它们详细描述了中国丰富的文化历史。不过,我也对现代的建筑和现代文化感兴趣, 比如北京的鸟巢和水立方。 另一方面,食物也是我迷恋中国文化的一个原因。看看中国的不同地区如何通过他们制作的食物来反映他们的文化是非常有趣的。在青海西宁,由于穆斯林人口众多而很少见到猪肉,我在一家小穆斯林餐厅里吃了美味的牛肉面,我现在还常常怀念那个味道。在北京,我吃到了我吃过的最好的北京烤鸭。在香港, 我吃了正宗的点心,在湛江的最后几个晚上,我和朋友们吃了一顿叫化鸡晚餐。 在中国旅行的美好的记忆和我所拥有的宝贵经历都是不可替代的,我今年夏天很想再次回到中国,还想参加一次寻根夏令营。 参赛人:王嘉恩 (Jonathan Wang), 男, 现17岁,12年级,  加拿大出生,国籍加拿大,多伦多地区 学校:Port Credit Secondary School Email: RLWANG@HOTMAIL.COM

寻根之旅–扬州

寻根之旅–扬州 加拿大多伦多 静阁教育杨怡然,14岁7年级 都说寻根,寻根,我们这些海外华裔子女的根又究竟在哪儿呢? 每次回到中国,妈妈总是希望我多看看祖国的秀丽河山。今年回国,我毫 不犹豫地选择了"扬州营”;希望能亲身体会“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美景 。 这次旅程给我的震撼更大!我发现大家虽然年纪不同,家乡不同,语言不 同,但却都出自同根同源,打动我的也许是庄严雄伟的中山陵,愤慨难忍的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又或许是历史悠久的大明寺,风景绚丽的瘦西湖;更或 许是我们通过诗经、书法、武术等等对中华民族传统的学习。或者这些都不 是最重要的,我们的每一次牵手,每一声叫喊,每一眼共同欣赏的美景都会 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上;它们印证了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中华后裔的结合,这段 旅程也使我们从互不相识的陌生人变成了骨肉相连的亲人。每一次的游览, 我们都能寻到同一个根源。 寻根,寻根,我们的根在哪儿? 我们的根在中国的山川、河流、历史遗迹、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和美味小 吃中,我们已是同根。我爱中国山河的大好风光,喜欢探索历史的点点星光 ,研究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能和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们一起歌唱。我会一 直继续我的寻根之旅,我们的旅程一定精彩且珍贵无比!